发布时间:2011-12-01    作者:系统管理员

由台北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台北科技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共同承办的,’2000海峡两岸技职(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5日— 25日在台湾省召开。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在北京四校联合举办的’9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后的第二届。大陆有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共9所高校26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北京联合大学一行7人,有党委书记兼校长熊家华同志(任此次大陆9所高校代表团团长),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扬志同志、应用技术学院林中忖教授、信息学院院长助理鲍泓、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助理薛立军、商务学院工商管理系副系主任李智玲、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鲍洁等同志。

    此次研讨会历时10天,延续三地(台北、台中、台南)顺利举行。大陆代表不仅与台湾技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还访问了8所技职院校,对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与现况有了很好的了解,得到了许多启发。台湾同行热情诚恳的接待,周到细致的安排与服务,也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大会充分达到了“探讨海峡两岸技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历程与方向;交流海峡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经验,研讨21世纪高等技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加强沟通与交流”的目的,获得圆满成功。
    一、研讨会综述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技职(高等职业)教育的永续经营与改革”,围绕这一主题两岸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撰写了论文,做了各种阐述。提交会议的论文共有150多篇,在会上发表有100多篇,涉及的方面很广,有“高等技职教育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产学合作与伙伴关系的建立及策略联盟”、“教育行政管理策略”、“课程与教学模式的革新”、“技职教育社区化”、“师资管理及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技职教育本土化、国际化”、“技职教育的评估”、“职业证照与产业发展”、“招生与考试”、“私立学校的经营”、“本科院校办高职”等等。不少论文起点高、视野宽、视角新、有前瞻性。两岸学者对高等技职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永续经营与改革的理性思考,使与会职教界同仁很受启发,都有所锝。下面就代表们探讨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介绍:
   1、新世纪的挑战与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与会学者认为,当今时代社会形态迅速变迁,产业结构急速转型,朝向竞争、多元、复杂的局面发展,高等技职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台湾前教育部长杨朝祥教授指出:面临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知识管理、组织再造、网络服务、电子商务已蔚成地球村的新潮流,知识爆炸、半衰期的缩短,信息的革命,通讯的革命,经济的革命,学习的革命,使技职教育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在这种资讯科技、网络、全球化、国际化、未来化的影响中,提升技职教育的品质。其发展趋势是,第一,要将技职教育发展成知识型的专业技术教育,培养知识型的专业技术创新人才,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培养所需人力;第二,重视通识教育的全人发展,使技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发扬人性本质与人文精神,具有多元智慧,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品质;第三,建立全民参与的技职教育,使全民皆能进入技职教育体系,获得良好的职业准备、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促使个体发挥最大潜能,实现人生理想,增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减小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数位落差”;第四,建立终身学习的技职教育,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促使人类知识呈倍速增长,知识汰旧换新的半衰期也越来越短,经济繁荣进步,使个人在追求实现自我发展时,就需要在不同生涯阶段继续学习,以便提升个人发展的竞争能力,因此,必须建立终身的技职教育体系,以满足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技职教育要朝向目标全人化、学科统整化、内涵社会化、对象全民化、制度多元化、工具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并呈现科技性、专业性、实务性、时代性等特质发展。
   2、产学合作与伙伴关系的建立及策略联盟
产学合作(建教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实行策略联盟是跨人新世纪高等技职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本次研讨会的热门议题。大陆学者认为,产学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为产学合作拓展了发展空间,两者关系密切,结伴而行,但大陆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转制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尚在建构之中,产学合作体制化的形成尚须一段时日,为了产学合作能持续发展必须调动产学双方的积极性,坚持适应需要、双向参与、共同育人、互惠互利等原则共创多赢。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已比较成熟,产学合作的模式制定正在朝着整和双方的资源,建立并发展双方更为密切的伙伴关系的方向完善,一些学者畅谈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策略联盟盛行,这种策略联盟所产生的价值,短期的技术或资产互补只是即时性的利益,长远的目标则是通过策略联盟进行企业内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从而进行创新及再创新,以更有效率的谋略达到共同的经济目标,产生决非个体可单独完成的综合效益。因此,有台湾学者提出可借鉴企业间的策略联盟,规划并推动产学合作教育。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学合作,除了诉求有形资源的互补与合作外,知识的获取、加深加广及应用,将是持续性产学合作发展的核心。
    3、课程与教学模式的革新
    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本次研讨会上谈论最多的议题,大约有30多篇论文涉及此领域。两岸学者的共识是:时代的快速变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急遽变化,使高等技职教育的不适应越发凸显,集中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即:注重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重视系统专业知识,忽视新知识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视传递,忽视创新;多共性,少特色等。因此,高等技职教育必须因应产业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革新。高等技职教育必须包含技术与能力的提升、知识与智慧的追求、道德与人格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兼顾、基础与专业并重、人文与科技互补、继承与创新并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学者都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来探究革新的策略,视角不同,特点各异,新意颇多。
    4、技职教育社区化
技职教育的社区化的提出,是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全民技职教育的理念。21世纪是充满变化的时代,适应时代的变化,就需不断的学习,因此迈向学习社会,推进终生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发展的必须。学校是社区的正式组织,社区是学校的外在环境,社区会影响学校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可促进社区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让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技职教育的社区化,主要是台湾学者在研讨会上交流的成果,论文有讨论技职教育社区化的功能的,认为,对个人而言,可提供教育机会功能;对社区而言,可提供社区参与功能,;对学校而言,可运用社区资源;对企业而言,可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力;还可培养社区人才,促进社区发展等。也有讨论实施策略的,提出,可建立相关办法,提倡终生学习;可设立专业组织,发展社区的技职教育特色;可以社区现有技专院校为主,开设技职课程;以新设或转型的社区学院为主;整和社区相关技职教育资源,开设相关课程;配合社区发展要求,扩大技职教育参与社区服务功能等。还有讨论社区学院设立、高职学校转型社区学院的具体案例的。
    二、台湾技职教育发展概况
此次赴台参加研讨会期间,不仅进行了交流,还访问了台湾8所技职院校,有台北科技大学、中华技术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朝阳科技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大安高级工业学校。使我们对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与现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台湾自然资源相当有限,然而人力资源培养却相当成功,环顾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其中教育的普及与进步,培育了高素质的人力,应是功不可没。尤其在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导向,顺利转型提升为技术密集导向,技职教育人力的配合发展与充分提供,对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获得民众高度的肯定和重视。40年来,台湾从一个以进出口农业产品为主的贸易逆差地区,发展成以进出口工业产品导向的顺差地区,国民所得提升到1.2万美圆,位列世界第13。
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培训。学历教育主要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即大陆的职高)、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技术学院、附设在普通大学和学院内的技术学院或系所、科技大学等。除高等职业学校外,均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有二专、三专、五专、二技、四技、硕士、博士,还有非学历培训,被称为第二条教育通道。
所见所闻,我们感到台湾技职教育有如下特点:
   1、需求驱动技职教育体系发展完善
综观40余年来,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完全配合地区经建发展的需求而调整扩充。50年代,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为主,当时的技职教育发展以培养基层技术人力的初级职校及高级职校并重;到了60年代,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调整为技术密集,技职教育便配合停办初职而发展高级职校;到了70年代,为因应科技密集几资本逆境的产业形态密集制教育更提升层次,积极发展专科学校及设立技术学院以为衔接;到80年代以后,则因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技职教育积极调整科类,朝向多元化、弹性化、自动化、精致化的目标迈进,1997年设立了科技大学,目前专科学校在减少,三专已经取消,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在增加。
如建立了自职业学校、综合高中    专科学校(五专、二专)    技术学院(四技、二技)、科技大学(四技、二技、硕士班、博士班)的一贯体系。而且,绩优的职业学校可获得辅导改制为社区学院,以扩大办学弹性,提升教学水准,并提供在职进修、第二专长培训、回流教育(大陆称成人教育)等课程。目前还辅导绩优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并附设专科部;继续受理大学申请设置二年制技术学系;此外,又辅导绩优技术学院提升为科技大学。
我们所到访问的几所科技大学、技术学院无一不是这样发展过来。
   2、技职学生就业升学管道畅通
技职教育学生毕业,可分就业与升学两方面。在就业方面,高职学校毕业生可于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参加丙级技术士技能检定,取得丙级技术士证照毕业;专科学校毕业生可于毕业时参加乙级 技术士证照考试;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毕业生则可于毕业时参加甲级技术士证照考试。在升学方面,由于技职教育一贯体系的建立,学生受教权的普遍受重视及高科技发展加速回流教育实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升学管道大为扩展。1996年高职学生毕业升学率仅有17.7% ,1998年就提升为24.74%。由于技职院校与普通院校性质功能不同,除“直通车式”的升学进路规划外,还鼓励“零存整付”和“随进随出”的多元回流教育进路安排,以兼顾就业和升学两种功能的合理配合。
    3、技职回流教育普遍建立
为了终生学习社会的建立,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对回流教育制度,尤感迫切需要,因此普遍建立了回流教育制度,尤其高等技职教育的回流教育制度,更能满足即使专业人士的期待与需求。技职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技职教育专业的学习,不一定要以“直通车”方式一次完成,而可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分多次进行学习。换句话说,技职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在提供技职学生和一般社会人士,允许他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可以全部或部分时间的方式,去完成他们所需要的技职教育。
    4、技职人才广受业界欢迎
从我们访问的几所院校来看,台湾技职教育普遍重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各级学校与企业界关系良好,平常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学生赴企业界实习的意愿与能力也较一般普通大学的学生为高,且技术表现与工作绩效突出,因此很受社会及产业界的肯定。如台北科技大学,在台湾“天下杂志”为了解企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与评估,对全岛1000多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过5次“企业心目中热门学校”的问卷调查中,两次排名第二;在对全岛1540家中、大企业的负责人及人事主管的问卷调查中,该校毕业生在高科技业名列第四,制造业名列第二。成为企业家的最爱。
    5、私立学校在技职教育发展中作用重大
台湾技职教育中,私立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约在80%左右,我们访问的中华技术学院、朝阳科技大学就是两所很优秀的私立学校。这些私立学校为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6、依法办学,管理规范,设施先进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各校依法照章办学,且管理规范严格,所到之处井然有序,氛围极好,且教学设施先进一流。台北科技大学在我们离开台湾的前一天,通过了ISO9000的质量评定,得到了社会和国际认可的通行证。
    7、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参访各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程度都比较高,获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60%~80%左右,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左右,且有许多教师是技职教育培养的硕士、博士。各校均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注意加强教师与企业界的联系与业务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品质。
    三、几点感受
1、  此次赴台,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两岸同胞一水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台湾同胞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令我们感动。所到学校都是校长、副校长出面热情接待,所有的处长、系主任等陪同、讲解、交流,使我们获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经验。另外他们对发展技职教育理直气壮的自信精神、艰苦创业不断壮大进取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追求卓越的精神,也令我们非常钦佩。
2、  在我们所接触的人员中,许多都到大陆来过,他们对大陆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反映强烈,对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都很赞赏,特别是对发展速度之快,反响较大。
3、  对统一的问题,在我们所接触的人员中,普遍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盼望能够早日实现“三通”,方便往来、交流,增进了解、沟通,促进两岸统一共同发展。
4、  对于搞“台独”,在我们所接触的人员中多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是会给台湾人民带来危险的选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5、  对于当今台湾的政局,从媒体报道看,民众普遍不满,认为陈水扁没有负起总统的责任且不会执政,对陈水扁的支持率较大选时普遍下降;对台湾今后的前途,许多人堪忧,对民进党能否当好政信心不足,对国民党能否再次成为当政党也信心不足。
总的来说,此次研讨会,两岸同胞的学术观点、教育经验、政治观感、民俗风情都成为交流沟通的内容,使此次会议已超出了学术主题的范围,起到了增强两岸人民间的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作用。
    四、几点启示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把握好自身的定位,不应是只限于目前专科层次的一种终结性教育。从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经验看,高职教育层次的高移是社会需求的一种必然。我们应科学地分析现实的需求,不断地构建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使之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平等的、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的一类教育。
2、  我们也应树立追求精致、追求卓越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念,尽管我们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经验不足,特色还不明显,但我们应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充满自信精神,只要抓住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脚踏实地探索规律,借鉴先进经验,勇于改革创新,在质量上下工夫,就一定会办出一流的高职教育,台湾发展高职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
3、  台湾发展技职教育已有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如:弹性调整技职学制,畅通学生进修管道;改进技职教育课程,适应未来世纪人才需求;强调技职实务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强化教育伙伴关系,建构多元学习组织;加强照顾弱势族群,提供技职学习机会;推动精致技职教育,奠定技职教育地位;规划多元学习体系,建立终生学习社会等。因为,我们正处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国际化、未来化的影响之中,面对跨入的新世纪,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要有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更长的眼光,具有超前的意识。
4、  台湾技职教育一贯体系加强回流教育制度建立的经验对我校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发展方针有很好的借鉴。我们应积极努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沟通、衔接,为广大青年提供灵活、弹性、方便的求学通道,架设成才“立交桥”。
    短短10天的访问,日程安排的紧张有序,研讨会丰富的内容,访问学校的鲜明特色,使全体团员获益匪浅,大家不仅积极投入到学术研讨和交流中,圆满完成了参会任务,而且,尽可能多地利用此次访问机会,获取更多的资料和信息,为我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此外,在交流和研讨的同时,我校还与台北科技大学进一步沟通,达成了双方合作的意向,在最后的欢送晚宴上举行了缔结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熊家华校长与张天津校长共同签字、祝词,使两岸两校的合作与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